2013年3月20日 星期三

花鼓示範


行政院長張俊雄宣佈停建核四談話內容全文


行政院長張俊雄宣佈停建核四談話內容全文
張俊雄 2013/01/28
 (行政院即時新聞)日期 : 2000.10.27
        行政院長張俊雄今(二十七)日中午宣佈停建核四,談話內容全文如下:
 
        今天在俊雄宣佈行政院有關核四問題的決定前,讓我們先回憶一下史實:1986年前蘇聯車諾比核電廠更爆發震驚世界的核電事故,不但造成超過1萬5千人喪生,5萬人因此殘廢,至今仍有300萬的災民需要安置,最新的調查顯示車諾比的輻射量將影響人類50年。
 
        這個教訓使世界各國對於核能電廠,重新全面檢討、評估,身為地球村的一員,我們台灣應該要往哪一方向走呢?
 
        我們必須做出為台灣後代子孫,為人類唯一的地球,做出理性、負責、良知的選擇,這個選擇就是我們必須停止興建核四電廠。
 
        有人說:反核是意識型態掛帥,是民進黨的神主牌。俊雄想問的是:「貢寮鄉那些善良、純樸的歐巴桑,歐吉桑,哪一個有什麼意識型態?他們希望的不過是他們祖先的神主牌,可以安心的擺在一個沒有恐懼威脅的淨土,保佑世世代代的子孫平安幸福。」因此之故,核電廠的安全不只是經濟問題,而是兩千三百萬條生命的問題。停建核四的原因如下:
 
        一、不建核四 不會缺電
 
        本人必須請全國民眾摒除任何的擔心,台灣的電力供應在不建核四,又無替代方案的狀況下,到民國九十六年以前都不會缺電。根據台電公司估計,到民國九十四年、九十五年及九十六年,我們的電力仍保有19.2%、17.7% 及12.5%的備用率,甚至比過去十年來任何一年的備用率都還高。(民國八十二年只有4.2%,民國八十五年只有5.6%, 民國八十五年只有7.7% 的備用率)因此,即使在不建核四且無替代方案狀況下,至少我們仍保有七年供電無虞的環境。
 
        二、具體可行的核四替代方案
 
        為供應穩定且不虞匱乏的電力,政府會積極推動經濟部替代方案的實施;開放民營電廠經營,推動電業自由化,協助排除非理性抗爭。替代方案不但能分散電力供應之風險,力圖區域電力平衡,更有擴大產業內需及增加就業的景氣效果。 
 
        三、核廢料是萬年無解的難題
 
        假如續建核四,在其運轉40年除役後,包括核一、核二、核三各廠總共將產生922,500桶低放射性廢料,其放射性半衰期為30年;以及7,313公噸的高放射性廢料,放射性半衰期為24,000年。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無法作最終妥善的處理。我們這一代不能自私自利到只為享用十幾、二十年核電的方便,而留下長達數萬年毒物,讓寶島變成毒島而遺害自己的後代子孫。
 
        四、核災萬一發生 危機處理堪憂
 
        車諾比電廠輻射污染的地區,光是在白俄羅斯就有4 萬多平方公里,台灣有多大?台灣只有3萬6千平方公里,所以,核四不只是蓋在貢寮,核四會是全台灣每一家的鄰居!
 
        以台灣過去核一核二核三共發生82次的異常事故,核三更在1985年7月7日發生氣爆引起大火,後來停機1年2個月方才修復運轉而在1987年8月又再度發生失火意外,以這樣的紀錄,誰敢保證核四絕對不會發生事故呢?
 
        而且現在的核四廠,全世界使用這個機型,只有日本柏崎電廠,有兩組機組在運轉。這兩套機組的跳機次數是日本其他傳統核電廠的2倍。
 
        核電意外據說風險發生機率很低,但我們不怕「百萬」,只怕無法承受「百萬分之一」。單以核災發生時疏散措施,就足以令人憂心。假設以美國16公里的疏散半徑來做規劃,其範圍已包括台北縣市等數百萬人口,危機處理與應變之困難,不可言喻。
 
        五、核四合約中止損失尚低於續建投入成本
 
        相較於核四續建再投入成本,核四合約中止損失尚可忍受且係尊重合約,並無損台灣國際商譽。核四合約中止停建損失,估計在751億元至903億元之間。
 
        (一) 若反應器及汽輪機均無法轉售,則停建損失約827億元 (取最低值751億元與最高值903億元之中間值)。
 
        (二) 若反應器及汽輪機均可轉售,則停建損失約將會 降低為476億元 (取最低值300億元與最高值622億元之中間值)。
 
        (三) 若決定續建核四, 據經濟部估計,則至少須再投入1,200億元,還要再加計至今仍難以估算的核廢料處置成本。
 
        六、永續發展台灣經濟 逐漸建立非核家園
 
        英國自1990年以來就不再訂建新核電廠;美國更早自1978年以後就沒有核電廠的新訂單,而且取消了一百一十多座核電場計劃,其中有47座是已部分施工或已完工;德國的廢核政策,要在2021年前汰除所有核電廠,建立非核家園,並在最近(10月10日)宣布關閉一座幾乎沒有使用過的大型核電廠,正可作為我們永續發展的借鏡。
 
        各位知道嗎?在車諾比核能事件後,受到輻射污染的人,光是兒童就有126萬,白俄羅斯嬰兒出生率在隔年下降50%,德國新生兒死亡率增加,芬蘭新生兒的畸形比率大大提高,義大利嬰兒出生率也大大降低。這是一張從網路Down Load 下來的照片,一個媽媽和她的小兒子作最後的吻別,他原來是個活潑開朗的小孩,因為在受輻射污染的森林中玩耍,而患白血球症而離開人間。每當我看到這張照片,我就知道我們應該防止這種悲劇再發生。
 
        為了疼惜台灣,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是可以並行不悖的。我們無權放棄核能發電以外的選項而製造台灣無法承受之重的核廢料,特別是當具體可行的替代方案確實存在。中止核四興建的決定,是人性和理性在政府決策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大尊重的歷史性轉捩點。我們誠摯呼籲全國民眾、朝野政黨秉持國家永續發展及建立非核家園的願景,支持政府這項決定。
 
        最後,我再引述愛因斯坦的話:「我一生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簽署那一封支持製造原子彈的信給羅斯福總統」。
 
        我不敢說停建核四這個決定,現在會讓所有人滿意。但我相信以後有一天,我們在面對自己的子孫時可以說:「我們曾為台灣勇敢的作出正確的抉擇」。

〔 資料來源: 行政院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

貼文---日本專題報導WBC台日經典戰


以禮還禮 日本專題報導WBC台日經典戰
鄭凱榕 2013/03/19


 
 

日本富士電視台星期日(17)當地時間晚上10:00 (台灣時間晚上9:00)固定節目《Mr. Sunday》,專題製播〈WBC台灣戰的奇蹟─圓陣敬禮的秘密〉,大篇幅報導8日台灣與日本在WBC那場勢均力敵、震撼兩國人民野球魂的比賽。

〈WBC台灣戰的奇蹟─圓陣敬禮的秘密〉以台灣選手在賽後360度排成圓陣,向東京巨蛋全體觀眾敬禮致謝開場,娓娓道來台灣和日本跨越國境的秘密。

節目盛讚台灣與日本 8日這場WBC經典賽,是「震撼心魂的最佳比賽」。賽後台灣代表隊在投手丘排成圓圈向全場觀眾敬禮答謝,雖然是日本節目轉播的漏網鏡頭,卻讓在場日本人都震驚不已,並將自己拍攝的影片開始在網路上廣為流傳。

台灣代表隊總教練謝長亨表示,這是因為「我們對於我們很尊敬的日本對手(表達敬意),也希望有一天,今天的勝利是屬於中華隊的。」

報導中說明台灣在311東日本大震災中捐款超過200億日圓、救援物資超過400噸,也是最快派遣救援隊前去的國家,因此這場比賽前,日本網友首先在推特上發起「謝謝台灣」的運動,台灣很快透過網路知道訊息並深受感動。

接著說明台灣棒球的發展史,並提及台灣在日治時代甚至有高校打入甲子園決賽,這其實正是目前由魏德聖監製、馬志翔導演的棒球電影《KANO》所要傳唱的故事─台灣嘉農棒球隊,代表台灣赴日本參加第17回夏季甲子園大會,以3勝1負的佳績獲得「準優勝」(亞軍),震驚日本棒壇,博得「天下嘉農」的美譽。

台灣代表隊總教練謝長亨說,「因為棒球串聯兩國人民的心情,我覺得真的是一件很感人的事情。展現了比勝負還要有價值的地方。除了感謝,還是謝謝(日本)他們。」

「以禮還禮」,專題報導最後說到,「如此可以相互尊敬的關係,跨越了海洋聯繫了兩國人民。那一天我們親眼見到如此幸福的光景。」

這個專題帶給大家的感動,由網友PoLin Chien製作中文字幕,於18日上傳到YouTube。記者於18日晚間11點查閱時,瀏覽人次為310人。到19日上午11點,短短12小時間,人數已暴增到35,206人次。

影片下方也有許多網友留下感動與討論,現在已累積到138則。而在其他社群網路上亦掀起分享轉載的熱潮,目前在九州大學系統生命科學研究所攻讀博士的網友Honu在Facebook上表示,「所以很多日本人覺得在這場戰役裡面,台灣不但沒有輸 (比起日本監督那種發言來說,台灣隊根本就是大勝),而且掀起了下一波的台灣熱。」Honu說,「我很高興我是重情重義的台灣人。」

(影片名稱:(中文字幕)2013.03.17-WBC台湾戦の奇跡_円陣_お辞儀の秘密;影片說明:本專題報導原出自日本富士電視台《Mr. Sunday》節目,由台灣網友PoLin Chien製作中文字幕分享;影片來源:YouTube標準授權。)
 
(新頭殼newtalk 2013.03.19 鄭凱榕/綜合報導) 
〔 資料來源: NewTalk - 新頭殼 | 引用網址/留言討論 〕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大家不知道的核四廠---關心核電安全

核四是這樣施工的
請看管碧玲的揭發
另外看一下官員的回應
這樣的核廠你放心嗎
--有這樣的官員真可怕

2013年3月13日 星期三

先知寂寞


對於台灣目前最熱門反核的熱潮,幾乎已成了全民運動,請看以下:




但是反核的社會運動,歷經三十多年,倍嚐辛酸,從最早小數人的抗爭活動,倍受壓迫和打擊,以少數的社會先知者抵抗台電龐大的利益集團,簡直像以蛋擊石,以螻蟻撼山岳。直到前年311日本福島核災,才震醒全世界,也才啟發全台受盡欺矇的民眾,獲得全民的熱烈回應。可見先知是寂寞的,先知的努力,先知的辛苦,以下請看台灣反核運動的簡單回顧:



癈核,減核,現在已成全世界的共識,也是台灣人民共同的心聲,但是不律儀的阿告政府,還是會不顧一切的蠻幹下去。不律儀的阿告們,按佛教祖師的告示,是:『於一切有情,於一切支,皆得不律儀』的住不律儀者。教界同道有人不明事理,居然還和不律儀的阿告同聲相應同氣相投,給阿告贙聲,當不律儀者的幫凶。其愚痴和無知,令人感嘆。不知沒有律儀的基礎,所有修行和努力都白搭了。

附錄:比利潘309反核遊行照片集 
           蘇錦坤309反核遊行照片集  
           魚夫高雄309反核遊行記錄片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巴黎雪景照片數張

往年巴黎一年大概下兩次雪,一次在耶誔節前,一次在農曆年前,去年法國乾旱,幾幾乎沒下雪。今年水氣充足,過完年還下了一次不小的雪,今天從早上六點開始,一直下到傍晚還在下。






加映一張預告片,巴黎早開的花卉的花苞。


2013年3月8日 星期五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六四 天安門(3小时纪录片)

很詳細很和平的記錄

網上 李安 Life of PI《少年PI的奇幻之旅》的評論集合

幾篇有關 Life of  PI 李安《少年 PI 的奇幻之旅》的評論
電影我還沒有看
兩篇的觀點和角度有很大的不同
雖然第一篇比較有政治味
我覺得講得比較有深度
希望那天我有空看了之後 寫自己的REVIEW
以下是第一篇




~~~~~~
以下是第二篇

李安凭什么征服好莱坞

新唐人2013年03月01日讯】(美国之音电) 台湾导演李安在星期天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再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为他辉煌的电影生涯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实说起来,李安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电影人,37岁才拍出第一部电影。但他一旦开始,就气势如虹,很快成为世界级电影大师。

李安的独特魅力在哪里? 他如何用一双东方的眼睛,捕捉引起世界共鸣的内容? 相比之下,中国其他导演的“冲奥”之路为何艰难?

   
~~~~~~~~

第三篇 李安的電影為何成功
談  中国大陆的“李安”在哪里?



~~~~~~~~~~~~~~

其次這篇    內容不錯  
後半段和李安無關  
但是沒有剪接的技術   所以就保留


~~~~~
下篇評論前   加映一篇介紹李安全部的電影 


以下這篇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的迷惘之旅---夏小强

【新唐人2013年2月27日讯】著名华人导演李安在去年底推出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这部影片,不仅全球票

这部电影其实叫做《Life of PI》,中文翻成现在的名字,大概出于商业因素。这是一部好看的电影,画面精致如油画;这也是一部难懂的电影,影片看到最后,才知道这个电影绝非中文翻译中的什么〝奇幻漂流〞之类的冒险片。

影片在成年后的少年Pi在向一位作家讲述他少年的一段故事展开。少年Pi举家从印度迁往加拿大,与他们同船的还有他们家动物园的动物,但是在途中发生了沉船事件,Pi的家人全部遇难。Pi侥幸落在救生艇的舱盖布上得以生存,与他同处一艇的还有一条鬣狗、一只断了一条腿的斑马、一只母猩猩,以及一只成年孟加拉虎〝理查‧派克〞。

在漂流的最初3天,鬣狗咬死了猩猩,活吃了斑马,老虎又杀死了鬣狗。接下来少年就是在海上求生的故事。Pi最终与老虎一起面对漂流生活。7个月中,他收集淡水、捕鱼捉虾,他要使用一切海上生存技能喂饱老虎,也让自己活下来。漂流中也遇到了暴风雨、鲨鱼的袭击以及各种精彩而血腥的险境。在Pi与老虎所剩的食物耗尽后,他们随着小船漂到了一座美丽的岛屿。在短暂的停留休整之后,却发现这儿是个食人岛。Pi与老虎再次开始漂流,直到在墨西哥的海滩上获救,那只老虎却头也不回地消失了。

但是,Pi在向救他脱险的日本公司两名代表讲述了这段故事之后,对方不相信,要他讲出真实故事。于是少年Pi讲出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其实,救生艇上并没有动物,只有一个厨子、一个断了腿的水手、Pi和他的母亲。厨子先后杀害并吃掉了水手,然后又杀死了母亲,最终Pi忍无可忍同样杀害并吃掉了厨子。最后的现实是,最终只有Pi活了下来,直至获救。

李安的电影能够扬名好莱坞与被西方社会接受,和李安的成长经历和接受教育的背景不无关系。李安少年在台湾接受中国传统教育,然后在美国上大学和生活,这样的经历和背景使他用电影艺术表现中国文化变得不太困难。早年的《推手》、《喜宴》与《饮食男女》家庭三部曲即是例证。

《理智与情感》(1995年)让李安第一次获得国际上广泛的赞誉。随后《卧虎藏龙》(2000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与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断背山》(200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从《断背山》开始,人们开始看到了李安的迷茫,走得更远的则是《色戒》。用娴熟高超的电影艺术来表现争议与禁忌的内容话题,即使其中有严肃的思考以及艺术探讨,终究难免会令人诟病,道理很简单,不管怎样谈论《金瓶梅》的艺术成就,都不能改变它是一部淫书的现实。

李安到底用《少年Pi》这部电影表现了什么?

影片中老虎的名字是有现实出处的。〝理查.派克〞原是历史上真实吃人海难故事的主人公名字。1884年,Mignonette号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员,还有一个名叫理查.派克的17岁男仆。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员杀死了孤儿理查.派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还。

从表面上,影片表现了对宗教、信仰、人性的黑暗等思考探讨追寻,但是,在影片最后,当采访Pi的作家打开这个事件的历史档案时,写在后面的是〝最后他和这只动物共同相伴走到了最后〞这样一句话,显然人们采用了第一个版本的故事。接着Pi又问作家:〝这两个故事,你相信哪个?〞作家说:〝有老虎的那个。〞Pi回答:〝所以你跟随了上帝。〞

在这里,我们看到,影片展现的宗教、信仰、上帝有种反讽的味道,因为相信了少年Pi编造的与老虎的漂流故事,是跟随了上帝。反之,真实残酷的现实世界,上帝离人而去。

在观看了与《少年Pi》同时在全球热映的另一部影片《悲惨世界》后,除了被其中传递的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的普世价值打动外,其中故事和人都归结到宗教救赎的主题,其中的终极关怀使人感受到未来的光明与希望。反之,看完影片《少年Pi》之后,只有对宗教与上帝的怀疑迷茫与残酷人性、现实世界的惊心、无奈甚至绝望。

在一个大多数人失去了信仰与传统的现代社会,当一个本来是简单的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却与所谓〝人权、隐私〞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混乱的时候,再高超的艺术手段,都不能掩盖其中的无力。《少年Pi》的求生旅程,也是导演李安艺术与人生的迷惘之旅,也是失去了传统的现代人心灵的迷失漂流。


文章来源:《大纪元》
- See more at: http://www.ntdtv.com/xtr/gb/2013/02/27/a854002.html#sthash.y9bSvfx5.dpuf
~~~~~~~~~~~~~~~~~~~~~~


晴朗:对李安再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思考



【新唐人2013年3月9日讯】 李安凭电影《少年派》再次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不但在大陆电影界反响极大,在普通网民中也引起热烈议论。其实说到底很简单,李安的电影有人性光辉,有自由精神,有深厚的人道主义。如果说西方电影也有什么〝主旋律〞,人性和自由就是主旋律。

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去世前说过〝党管艺术,艺术没有出路〞,这句遗言被当时中共的文化官僚怒斥为〝赵丹临死还放了个臭屁。〞试问在中宣部和广电总局的戒尺敲打之下,中国大陆能出什么好作品和好导演?

现在中国大陆的电影进入〝大片时代〞,动辄投入几亿人民币,场面一部比一部宏大,内容一部比一部干瘪,思想一部比一部苍白。抚今追昔,不免令人怀想八十年代〝第五代导演〞曾经有过的黄金时期。 后文革的〝先锋电影〞,《一个与八个》是第一只春燕。我看过这部电影的未删节版,《一个与八个》的电影语言和审美视点的冲击,至今令我仍难以忘怀。想不到,这部片子却在僵化的体制与观念前触礁,被大幅剪辑和修改,把最有血肉和闪光的部分硬生生剥离了。

然而春潮已经涌动,这群〝第五代〞新人对思想统制与文化统制发起了一波又一波冲击。《黄土地》、《红高粱》为其中的佼佼者。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吴子牛……〝第五代导演〞的作品是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其时伤痕文学、《今天》地下诗歌、星星画派、先锋戏剧等都是这股磅礴洪流的组成部分。在那个向往自由的年代,意识形态旧范式受到空前挑战。正当这一代青年导演迈向思想与艺术的成熟期之际,1989年的六四事件使历史在激荡之中逆转。张艺谋的《活着》、田壮壮的《蓝风筝》先后被打入冷宫。〝第五代〞的黄金岁月猝然结束。他们在思想解放运动中被释放出来的自由意志和探索精神,在滔滔物欲之下急剧沉沦。后六四时期的电影一直延续至今,正是社会的缩微景观,人欲横流、寡廉鲜耻充斥各个角落。

作为个体的人无法挣脱时代浊浪而随波逐流,尚且情有可原。但是作为时代艺术家和公共知识分子,却媚权媚俗加拜金,还要做着奥斯卡的清秋大梦。他们在六四之后一度沉默而后迷惘,由迷惘而沉沦,终于在滚滚俗流之中自得其乐。见到人家李安的《卧虎藏龙》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张艺谋就拾人牙慧去拍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英雄》,跟着拍武侠加侦探的《十面埋伏》。陈凯歌去拍豪华大烂片的《无极》;吴子牛去拍能〝卖埠〞的清官戏……

所谓〝第五代〞的艺术生命,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恶评如潮的《英雄》不但艺术贫血,其主题思想更是对普世价值的反动,张艺谋却说:〝电影就是电影嘛,要那么多哲学干什么?〞难道《英雄》没有哲学吗?有,是皇权加奴才的哲学。当《十面埋伏》拙劣虚假的故事被坊间讽刺挖苦得体无完肤时,张艺谋又说:〝看电影就是找乐子,这么认真做什么?〞这是张艺谋对自己和整个〝第五代〞青春的背叛,艺术的背叛,思想的背叛。《红高粱》、《活着》没有哲学?拍这样的电影是为了给老百姓消閒找乐?

陈凯歌的片子再烂,至少他迄今为止还未为专制主义去粉刷牌坊。反观张艺谋则越行越远,从〝杀子〞加〝乱伦〞阴森森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再到《三枪奇案》,糟粕的腐臭冲天而起。张艺谋还讲过:〝个人很难和体制对抗。〞,这或者是一句推心置腹的自白,也从中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体制也只能制造出源源不断的文化垃圾。

更有甚者,张艺谋不和体制对抗之外,还俯首帖耳地和这个体制合作,并把这种合作还延伸到银幕以外,从京奥开幕式到中共建国甲子大寿,人们看到的是加盖张艺谋烙印的仪式,诸多文化声威符号被剪贴出来,组合出宏大的所谓〝史诗〞效果,用以歌颂和烘托盛朝气像,物华天宝。在那些肃穆仪式中,只有对国家图腾的忠顺和崇拜,让人觉得在这种价值体系里,只有国家的威仪和集体的群像,而看不到生命,看不到血肉,看不到个人。一个礼乐大典搞成这般模样,拍电影也同样看不到生命的律动,人性的挣扎,这叫什么艺术?

如果说李安第一次以小成本的《冰风暴》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曾一度煽起大陆导演对外国电影奖的欲望。那么自从张艺谋的《金陵十二钗》争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铩羽而归,再到李安本届二度得奖,那些和专制体制合作无间的大陆导演,应该是买了个明白,他们真的绝望了。原来中国电影的虚火和贫血,不是他们的才华问题,而是这个体制让他们对奥斯卡彻底绝望。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出處:

晴朗:对李安再夺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