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點差別
在巴黎周末信徒到寺院的人很多,從燒香拜拜、消災祈福、念經共修,動機各有不同,有人一早就來,但是有事要先走,有人用餐時間才來,有人到時已經過了用餐時間,寺院很難照顧大家的餐食。在台灣的解決方法,大概會在名山寺院周圍擺滿了素食小攤。但在歐美不可能讓人隨便擺攤,所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寺內就為信眾準備好一份一份的素食,供信徒購買,或在寺內或在路上食用,還是帶回家。本來法國政府禁止宗教公益團體賣素食,大概是基於現實的需要吧,後來就淮許一年以內收入不超過六萬歐元。
現在靈山素食的大雪夫(chef)是N,二雪夫是L,二雪夫先把材料準備好,再由大雪夫最後加工。其實N的職務很多,不太能再擔當大雪夫的工作。但是很奇怪,據說只要是N作的菜都很受歡迎,不是他主廚的菜就會滯銷。聽起來很神奇,這裡我提供個人粗淺的觀察。我到法國之後,吃過幾次N煮的麵,吃起來很有精神很有活力,很像N的為人。雖然我沒有吃過L做的麵,但是根據我的觀察,L的個性比較低沉消極,比較沒有元氣。有人說:做飯時會把人的真心和心情,像調味料一樣統統加到飯菜裡面。所以懷著精神健康的人做的飯,吃起來很健康很有營養;而抱著低沉精神的人做的飯,營養價值就比較低。大概是這樣的緣故,N做的菜比較受歡迎。
所以從前大叢林指揮大寮做飯的典座,是叢林職事中最重要的四大綱領之一,不是沒有道理的。做同樣的工作,但是心裡想的內容不一樣,產生的結果就有很大的不同。看來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很注意我們的起心動念,因為我們的作品當中(我們的行為、我們的動作、我們煮的飯菜),都會把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心思、我們心裡底層最真實的一面,毫無遮掩的顯現出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